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湛江 > 资讯杂谈 > 正文

湛江“红树林之城”建设蹄疾步稳

发布日期:2024/1/24 16:22:47 浏览:128

来源时间为:2024-01-24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到您的

朋友圈

在过去的10天内,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接连举办2024徐闻马拉松、2024“红树林之城”湛江半程马拉松赛,将这座城市的体育氛围推至高潮。特别是1月21日举办的“湛马”以“红树林之城”冠名,沿途经过市区多个红树林景点,让“红树林之城”更加美名远扬。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着生机盎然的红树林。湛江红树林面积6398.3公顷,占全省红树林面积60.1,全国红树林面积23.7,拥有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021年底,湛江正式吹响打造“红树林之城”的号角,凝心聚力把湛江红树林打造成生态文明新名片、绿美广东新亮点。两年多来,湛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生态、经济、科研、人文价值,推动“红树林之城”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鲜明、厚重的生态底色。

上下齐心红树林营造修复持续提速

冬季的雷州半岛,气温不冷不热,特别适合在海边散步。漫步在湛江海滩上,除了能邂逅成群候鸟,还能和身披红马甲的“净滩”志愿者不期而遇,他们三五成群,手持夹钳和垃圾袋,仔细巡查海滩,捡起漂到海滩上的垃圾。

去年11月起,湛江在全市铺开“净滩”志愿行动,党员干部带头,广大市民、游客、驻湛企业纷纷响应,干群合力参与净滩护林,共同擦亮“红树林之城”品牌,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在湛江,人人参与保护红树林、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湛江牢记“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高站位深入推进绿美湛江生态建设。

红树林何以郁郁葱葱?首先得益于保护机制、规划方案的健全。

湛江印发《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规划(2021-2025年)》等,开展《湛江市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完善红树林资源保护工作机制。在《湛江市红树林营造工作实施方案》中,湛江划分麻章、经开区、雷州、遂溪四大红树林营造片区,要求到2024年底前,四大片区营造红树林不少于1800公顷。

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在规划的指引下,红树林营造修复的步伐蹄疾步稳。

当下,湛江正加快推进雷州、徐闻两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2023年,雷州完成营造红树林133.4公顷、修复红树林107.6公顷,徐闻完成营造红树林431公顷。

随着“红树林之城”建设深入推进,湛江以此为契机,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树立绿色健康的文明新风尚,积极推广“有喜事来种树”活动,推动喜事新办、移风易俗,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氛围。

“红树林之城”打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方服务保障——

部门合力方面,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健全红树林资源管护长效机制,市检察院成立红树林资源保护领域办案组,市公安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局等5部门开展专项行动。

金融支持方面,“红树林碳汇价值综合”被评为2023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海上塞罕坝蓝碳促进公益信托计划”红树林保护项目在湛启动;全国首宗海岸线占补指标在湛江交易成功,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

社会力量方面,湛江全面启动“碳路湛江”公益行动计划,湛江市红树林湿地保护会与宝钢、巴斯夫、中科炼化、腾讯公益等多个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为“红树林之城”建设增添。

如今,红树林保护成果可圈可点——湛江红树林保护成效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入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金牛岛红树林营造修复项目获3亿元中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被定位为省市区三级共建绿美示范点,入选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2021年以来,全市已完成红树林造林1273公顷、红树林修复1553公顷。

文旅融合城市“颜值”大幅度提升

每一天,位于市中心的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总是游人如织。“以前金沙湾景区人流量主要集中在南边的沙滩和浴场,自从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建好开放以来,北边这里的游客多了不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大大提升。”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环境卫生管理负责人李海峰笑道。

金沙湾红树林科普基地已成为湛江文旅的一块招牌,是不少游客到湛江的打卡点之一。

红树林富有观赏性,又有“海上森林”的美誉,盘根错节、郁郁葱葱,如丝带、如盆景,是“鸟的天堂”和小动物栖息的乐园。乘着“生态游”的东风,湛江扎实推进红树林生态旅游经济带建设,将红树林要素融入大文旅产业链,创新文旅融合“湛江品牌”。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城市景观品质逐步提升、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健全,湛江城市“颜值”大幅提升,城市更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每到中秋、国庆、元旦等假期,来一场红树林之旅,成为到湛不少游客的心头好。

“麻章通明港红树林 蚝排”生态美食游、“特呈岛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 赶海”亲子家庭游、“雷州九龙山湿地公园 观鸟”研学游、“廉江高桥红树林风景区 平山岗村”游……湛江探索“文化 旅游 生态”新模式,从赶海挖贝传统方式转向沉浸式体验,设计推出多条红树林精品主题旅游线路。

去年5月,湛江上榜“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的“十大魅力打卡之城”,被央视公众号评为“网红四小城”之一,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越传越远。

跑一场马,爱一座城。1月14日,广东今年首个“村马”——2024首届徐闻马拉松在徐闻曲界镇“菠萝的海”鸣枪起跑,5000名跑者用脚步丈量“菠萝的海”,感受广东省十大最美旅游公路的别样风情。

仅仅一个星期后,2024“红树林之城”湛江半程马拉松赛鸣枪起跑,来自多个国家、地区的1.3万名跑友迎着海风、听着海浪,在红树林之畔奔跑,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海岸线。“海在城中,城在海上”的独特滨海风光给参赛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参加湛江马拉松一路跑一路看海,解锁了我跑马的新体验。”女子组冠军选手朱卿说道。

为进一步提升红树林的知晓度美誉度,湛江还谋划在调顺岛湛江文化中心、麻章世乔村打造湛江市红树林博物馆,并积极推动科普项目建设,致力将湛江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打造成为雷州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展示的平台和窗口。

凝聚力量红树林精神融入城市文化

渡海战役中战船在红树林中隐蔽、用红树林果子煮粥充饥、台风来临时如红树林般手挽手抵御风浪……在原创音乐剧《红树林深处的灯塔》中,一幕幕和红树林相关的画面,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去年,《红树林深处的灯塔》在广州公演、在深圳展演,其选段《渡海总攻》获广东省首届军旅歌曲歌咏比赛一等奖,在湛江文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获得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三等奖的原创音乐剧,彰显了顽强不屈、激浊扬清、并肩团结、勇于创新的红树林精神。

拥有神秘的生命力,红树林是“坚强之树”,面对缺氧的土壤、高盐度海水等恶劣生长环境,它们以特殊的适应性和极强的生命力,进化出叶面泌盐、根系支撑、木质胎生等独特结构,屹立不倒、迎风战浪。千百年来,红树林与湛江共生共荣,红树林精神和湛江同频共振,成为刻在湛江人骨子里的DNA,激励着湛江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实际上,红树林精神已经融入湛江城市文化,浸润各类文艺生活。

2023年,湛江举办“红树林之城”文化活动周,组织各地各有关单位开展相关活动60多项;举办首届“红树林之城”主题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结合南海开渔,举办2023“红树林之城”海鲜美食放送季活动,吸引广大游客到湛江旅游观光、品尝海鲜美食,感受湛江文化魅力。据统计,活动期间全市游客量达到134.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6亿元。

眼下,关注红树林、守护红树林在湛江蔚然成风。

湛江创建“麻章红树林大讲堂”,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普及最后一公里。在金牛岛,湛江举行四级林长携手粤港澳青年共植红树林活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

爱护红树林,从小做起。湛江开展“红树林之城”青春大使评选活动和红树林科普进校园活动、“红树林之城绿色的家园”湛江市青少儿书画比赛、“传承红色基因共建红树林之城”湛江市青少年志愿宣讲行动、“守护红树林,共建红树林之城”社会实践活动、第五届“穿越北回归线风景带广东自然保护地探秘”——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分会场活动等,成立红树林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争当红树林的守护者、红树林知识的宣讲者、红树林故事的传播者。

科技赋能“绿色引擎”动能不断激发

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一个个红树林岛堰立于水面上,高高低低的红树林成簇生长,鹭鸟不时掠过上空,鱼虾在水中自在悠游,这一模式,便是红树林种养耦合。

作为水产大市,如何实现红树林保护与双赢,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湛江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为此,湛江在全省率先开展“红树林种植 养殖耦合”生态型经济试点工作。红树林种养耦合,正如红树林版的“桑基鱼塘”,依据物种共生互补原理,在宜林塘基、堆岛等较高处种植红树林,在养殖塘、潮沟等较低处养殖水产品,形成红树林、水域(潮沟)、裸滩交错的种养耦合布局。

在金牛岛,湛江湾实验室——金牛岛红树林—水产养殖耦合共存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平台基本搭建完成。湛江湾实验室完成“红树林种养耦合模式研发与生态示范”科研任务,筛选出6种较适种红树,调查总结出近20种较适养水产。

目前,“红树林种植 养殖耦合”生态型经济试点工作有效破解修复难题,获得7项技术指南等一系列技术成果,开发出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打造“湛字号”标杆海产品牌,打造湛江红树林生态养殖新范本。

聚焦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湛江红树林科学研究能力持续提升,“绿色引擎”动能不断激发。

科研单位、高校持续发力。在迄今已知的我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位置最北的天然玉蕊纯林分布区——流牛滩片区,湛江湾实验室——遂溪流牛滩濒危红树植物玉蕊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加快搭建。广东海洋大学以红树林白骨壤品种为题,立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1项。岭南师范学院在红树植物濒危现状及濒危等级评定等多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湛江印发《湛江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研究建立红树林生态价值实现政策制度,湛江红树林实现生态价值的经验亮相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去年,湛江创新碳汇核算“湛江标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的《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经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解决了红树林碳增汇的量化和变现两大难题,从此红树林碳汇可以进入官方平台进行交易,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了湛江贡献。

广东省首个针对红树林湿地保护地方性法规施行

为建设绿美湛江提供生态法治保障

1月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