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湛江 > 下设单位 > 正文

弘扬雷阳文化精神,扎根粤西,培育“三用”人才

发布日期:2016/11/18 11:58:39 浏览:1522

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研究项目375项,其中,承担湛江市各类研究、推广项目26项;出版学术著作168部,发表学术论文2583篇,获得各级奖励109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地方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开展本土文化研究和地方发展战略研究。主动开展“湛江文学专题研究”、“湛江法租界建筑群保护”、“雷戏的抢救整理”、“电白方言研究”等专题研究,促进地方文化发展;承担“湛江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关于湛江市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湛江‘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专题研究,为湛江的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咨询。

发挥文化优势,主动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主编并出版《湛江市文明市民读本》;主动参与地方理论与宣传工作,选派一批专家学者参与专题巡回报告团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进与城市、社区的文明共建,开展了赤坎区寸金社区文明共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与周边驻军、企业、学校、公园等单位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1992年以来我校连续8年被评为湛江市文明单位,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湛江高等师范学校学子风采

(三)在发展改革中弘扬雷阳文化精神

学校办本科以来,弘扬“阳刚有为、追求卓越”的精神,艰苦奋斗,敢为人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取得了辉煌业绩。

1993年,率先进行“小机关、大实体”的后勤服务模式改革,成为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先进典型。

1997年,后勤改革成果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唯一的一等奖。

2000年,发扬“敢为人先”精神,成功争取为全国师范院校中第一所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高校。

2003年,以“追求卓越”的精神,抢抓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在我校举办的重大机遇,校园面貌和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观,管理队伍得到全面锻炼,人心得到进一步凝聚,学校形象得到充分展示。并且使“健康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学校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湛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参加第17届IUPAC国际化学教育大会

2003年,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目标,在建章立制、民主管理、法制宣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

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通过“计算机视听说”、“交互式英语”教学改革,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大提高。2007年,学校成为首批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示范校。

(四)在推进教育国际化中弘扬雷阳文化精神

学校弘扬“追求卓越、昌明博大”的精神,“走向世界”,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泰国以及港澳地区多间大学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开展教师和管理干部国际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阔干部的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管理文化。实施外语教师出国轮训计划,先后组织五批教师53人次分别到新西兰、英国、日本等五国高校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月的英语、日语及商科教学理论和实践培训,共派出教师百余人次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2006年派出18名处级以上干部到美国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等教育管理培训。

湛江高等师范学校湛江师范学院龙舟队获湛江国际龙舟邀请赛高校男子组冠军

坚持开展学生跨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国际化学习的机会,养成包容世界文化的博大心胸。先后组织9批学生110余人次到美国、新西兰、泰国、日本及香港、澳门等大学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月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接待了9批100多人次的国外学生到我校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学习。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邀请国外知名学者百余人次到我校讲学、参加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与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湛江师范学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过程教育研究分部。

雷阳文化精神融入育人过程,培育“三用”人才

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弘扬雷阳文化精神,按照“一体二强三优”的思路,实施文化育人,即构建一体化全员育人体系,着重强化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学术实践和素质拓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人才。

(一)构建一体化全员育人体系,落实育人的全面性

学校弘扬雷阳文化精神,树立教育服务观和多元适应的质量观,构建一体化全员育人体系,实现一切资源为育人服务,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两个课堂互动,教师、干部、教辅、工勤四支队伍齐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局面。

学校设立育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保证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

湛江高等师范学校曹兴盛同学在吉利全球征集新车标活动中荣获银奖

学校制定了校领导学生接待日制度、校长每周午餐与学生面会制度;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学习制度、高级职称教师和博士开设讲座制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教研项目制度,新进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活动指导员制度;要求二级学院建立党政领导、政工干部与教师的沟通制度等,在制度上保证学校的全面工作与育人的结合。

学校制定了学生第二课堂计划审查制度、专业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制度、学生课外作品工作量制度等等,在制度上保证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一体化。

(二)强化师德建设,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和人文素养

坚持以德为先,以生为本。升格本科以后,提出“培养的毕业生应当在社会中素质好特别是思想素质好,从而是最受社会尊敬的部分”。新世纪的校训则把“崇德”作为首要要求。学校继承“养育”与“陶冶”相结合的育人传统,在切实抓好“两课”教学、政工队伍育人的同时,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建设,充分发挥两者的育人功能。

1、强化师德建设,以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加强师德建设,在行为表率上感染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人才工程”计划,在新世纪提出了“人才兴校”办学策略,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坚持开展“优秀教学教师”、“三育人”优秀单位和个人、“教坛新秀”评选活动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引导教师严格按照师德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06年通过网上学生投票,评选出“普大杯”十大感动学生的优秀教师,师生反响强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诲人不倦,锐意创新”的教风正在形成。2007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推广“导师制”,在成长指导中感染学生。学校推广“大学本科两个层次、两种导师的研究与实践”改革成果,要求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学生学术,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导师制”的改革成果获得了第五届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挥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的作用,在思想引导中感染学生。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立了“谈心亭”,开办了“知心友谈心亭”德育网站,通过形式多样的谈心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困难。1999年,学校“关工委”获得“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扶助贫困学生,在人文关怀中感染学生。学校60的学生来自农村,特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学校领导带头资助学生,主要领导都有固定的长期资助对象。学校还成立了“一元钱爱心社”,建立了“勤工助学一条街”,开展了“牵手阳光”爱心助学等活动。校长亲自倡导“晨光工程”,每天为1000多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一个鸡蛋、一袋牛奶和一个面包,关爱贫困生的健康,保障贫困生的最低营养。

2、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以古朴幽静、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

加强校史研究,以校史传统教育学生。师专时期校领导亲自编写校史部分大事年记、学校组织机构历史沿革表,为新生入学教育主讲校史。近年来,学校成立了校史研究课题组,建立了校史展览室,图书馆建有“古籍粤西文库阅览室”。2004年举办了盛大的“纪念雷阳书院368周年暨湛江师范学院师范教育100周年”庆典活动。学校还组织新生观看校史录像片、校史校情展览,要求毕业生在“百年师范”纪念钟楼下宣誓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以文化景观陶冶学生。学校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发掘和继承雷阳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传承文脉,展现古朴、人文关怀”为建设理念,实施了系统的校园环境整治工程,先后建造了具有庄重典雅、古朴大气的学校大门;对老校区楼舍进行装饰,使之更具敦厚凝重的文化气息;建造了校训石、大运石、谭平山雕像、“百年师范”纪念塔、流芳亭、雷阳广场等人文景观。特别是“雷阳书院”棂星门、“三陈”景墙等古榕广场景观,具有厚重的文化感和历史感。

加强大学精神建设,以高雅文化熏陶学生。大学精神建设以人文关怀为取向,校本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养成优良学风为目标。学校在先进办学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开展学校文化标识系统和文化行为系统设计,学生宿舍以校训命名,校道、校内建筑均以高雅文化命名,以象征粤西红土地和人文关怀的红色为学校建筑物的主色调。学校长期开展纪念雷阳书院、纪念师范教育兴办、素质教育大讲坛、追踪杰出校友、科技文化节、学生环保时装大赛等文化系列活动,传播大学精神。近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品牌:已连续15年成功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学术人生访谈”获2006年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生环保时装大赛”获2007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

(三)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学术实践,优化素质拓展,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

1、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

优化专业课程,加强专业教育。首先,加强基础课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保证基础课的学时,要求专业基础课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0~50;其次,开展“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改革,即在学科基础教学阶段淡化专业界限,强化基础教育,第三学年实行分流培养。升格本科之初,物理系在物理学等三个专业开展了“大基础、多方向”的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在商学院等五个学院采取大类招生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再次,扩大选修课比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优化通识课程,加强博雅教育。升本科之初,在培养规格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新世纪又把“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以及包含世界文化的心胸”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内容。1999年,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机构,开设了系列艺术课程。2003年,学校改革课程体系,增设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历史与文化”、“哲学与宗教”等必修通识课程,设置了“工具与方法”、“自然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五大模块公共选修课程。自1999年以来,学校共开出公共选修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 湛江起舞,万人狂欢!看年例民俗文化如何“湛”放异05-11

    来源时间为:2024-05-11原标题:湛江起舞,万人狂欢!看年例民俗文化如何“湛”放异彩2月26日上午,湛江市赤坎区百姓村举办年例巡游,村中街道上挤满了人俗话……

  • 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广东儿童福利机构送医送教上05-11

    来源时间为:2024-05-10近日,根据广东省民政厅相关工作要求,广东省收养登记中心组织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营养科、儿科消化、康复科4位专家及1……

  • 202205-10

    来源时间为:2024-05-04青年强,则国家强。为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设……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