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湛江 > 百姓生活 > 正文

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曾进泽)

发布日期:2023/3/23 13:28:23 浏览:293

供销、信用”综合合作试点,健全优化农村流通服务网络。

(六)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创新强市和人才强市,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强化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支持坡头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遂溪县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各县(市、区)创建1个以上教育共同体,打造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100个,巩固提升“5080”攻坚成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中小学公办学位2.2万个,加快“改薄提升”工程,推进“双减”工作,聚焦“名师课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提高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推动县域高中整体提升,加快建设湛江一中新校区、广东实验中学湛江学校。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校企共建一批产教融合联盟、实训基地,建成市第二技工学校新校区,支持市技师学院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支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建设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岭南师范学院湖光校区。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加快湛江湾实验室建设,新增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力争研发机构突破500家。实施“揭榜挂帅”,攻克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批技术。高标准推进湛江国家高新区、海洋科创中心、廉江省级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遂溪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建立绿色石化产业新型研究机构,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设立博士工作站等产教融合平台,加快建设区域性创业孵化基地、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新增科技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博士工作站4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0家以上、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

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发展“五大行动”,推动实施海洋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十百千”医学人才引智计划等人才专项,统筹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培育一批急需科技 、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绿色石化、先进材料、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特色化人才。搭建高水平多层次引才平台,支持企事业单位和机构到湾区设立研发中心、创业园区等“人才飞地”,探索多样化引才用才模式。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减负赋能、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鼓励高校院所、科创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加快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人才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优化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提升人才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服务,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

(七)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建设绿美湛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落实“双碳”战略,健全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海上风电等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统筹开发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打造我国沿海重要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引导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改造,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建设120个新能源充电桩,倡导绿色消费。

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进一步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销号工作。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和生态监管体系,提升区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企业减污降碳,保持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河湖长制,巩固提升市区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抓好重点流域水质保护,加强鹤地水库养殖清理整治和蓝藻水华防控,推动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重点建设用地联动监管,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确保危险废物有效处理处置,推进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重金属污染物减排。

打造富有魅力的绿色半岛、蓝色海湾。加快建设“红树林之城”,推动红树林资源保护立法,谋划建设红树林博物馆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打造生态文明新名片、绿美广东新亮点。落实林长制,建设1.4万亩生态公益林,高质量建设生态廊道、绿道、碧道,推进天然林保护和生态公益林管理并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建设省海洋碳中和试点城市,强化湛江港湾等重点海域环境整治,加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探索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湛江标准”。统筹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公园建设,加快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完成3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创造共同富裕美好生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稳定就业,扎实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000人次以上、“南粤家政”培训7500人次以上,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12000人次以上。完善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体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劳务工资发放预警平台,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试验区。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深化“湛江慧养”特色养老服务品牌创建,加快市养老服务中心二期建设。稳步提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推行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水平,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全面调整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待遇,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异地就医医院覆盖面。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水平,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场所建设,加快市救助管理站升级改造。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基本建成公租房500套。加强对军人军属的优抚优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创建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推进健康湛江建设。按照新冠病毒“乙类乙管”要求,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措施,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强“一老一小”等人群服务保障,扩容提质医疗资源,推进分级分类医疗救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完成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一中医医院迁建,推进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一期)、市第二中医医院改扩建、市疾控中心迁建和市公共卫生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大楼、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人病区大楼、市口腔医院新建等项目;支持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争创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创建5个以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快“互联网 医疗健康”信息化工作。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分别超30、60。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四级联创”,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雷剧、粤剧等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启动市文化馆(旧址)升级改造,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两馆场所合一”,推动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增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成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活化传承醒狮等非遗项目,打造“非遗学院”。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各项赛事,改造升级市体育学校,擦亮跳水之乡品牌。

(九)着力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出台房地产业配套政策措施,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督促县(市、区)建立完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盘活各类资产稳妥化解存量政府债务,严格重大项目审核,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加强金融风险预警监测,完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防范化解地方法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扎实抓好公共安全治理。推进现代海空防和“智慧应急”建设,推动建设粤西(湛江)应急救援中心,加快建设海事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建立徐闻海上搜救分中心,构建“大应急”工作格局。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和消防站点建设,完善镇街消防监管体系,加强新业态消防安全管理,强化森林防灭火工作。加强堤防、大中型水闸安全隐患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危化品、交通、建筑、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水平,推动食品抽检达每千人5.5批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湛江、法治湛江。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持续深化平安湛江建设,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春风利剑”、风险隐患“见底行动”等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涉电诈、涉盗抢骗、涉黄赌、涉走私偷渡等突出违法犯罪,聚力打赢禁毒人民战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夜访”和社区警务工作,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成“雪亮工程”二期,开展“大数据 社会治理”示范应用场景试点,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验收。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法治湛江建设,全面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实施市“八五”普法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等领域执法,推动气象灾害防御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勇担发展使命,把政府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建设执行有力的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政策传导机制,发挥“四个全面”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完善经济工作与考评全过程管理机制,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深入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展现“比学赶超”状态,促进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研,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注重发挥县、镇两级承上启下重要作用,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抓项目、抓落实能力。

建设民主法治的政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严格依法履职办事,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明执法,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清正廉洁的政府。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源头防范治理,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港城春早,潮涌湛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