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湛江 > 资讯杂谈 > 正文

黑龙江:黑粤合作推进“北薯南种”

发布日期:2020/4/29 22:21:08 浏览:322

来源时间为:2020-04-29

摘要: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广东遂溪县的“稻-稻-薯”示范基地是近年来黑粤两省农业对口合作推进“北薯南种”的一项新硕果。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纪海燕严璐璐)踏上广东湛江遂溪县的红土地冬种马铃薯后,年轻的黑龙江农民小常对于“藏粮于地”有了新认识。据统计,广东湛江市常年稻作区面积150万-160万亩,冬季闲置稻田80万-90万亩,适宜冬种马铃薯的有40万-50万亩,加上旱坡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土地超过100万亩。在马铃薯成为国家第四大主粮的背景下,黑龙江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开创了“北薯南种”模式,创新性的打破马铃薯种植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探索了每年秋季在望奎基地马铃薯收获后,湛江基地进入种植季,待第二年二三月份湛江基地收获后留少量人种植青储玉米及其它农作物,将技术骨干撤回准备新一年望奎基地种植。

黑粤合作实施“北薯南种”项目、推广“稻-稻-薯”高效生产模式,不但让北方农民体会到“一年三茬”(北方一茬,南方两茬)收获的快感,也有效盘活了雷州半岛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实现了农户致富增收、精准扶贫的目的,使“粤西粮仓”释放出更大的粮食生产潜能。“‘北薯南种’迎来发展升级,正赶上了黑粤两省深化合作的东风!”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文深感幸运。

2015年以来,每年东北进入冬闲之际,她便带领家乡一批农民南下广东遂溪种植马铃薯,先后带动上百户贫困户脱贫增收。2017年,黑粤两省正式建立对口合作关系。《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2018年重点工作计划》提出,“加强两省在基地建设、农业经营、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理念和先进经验交流,引导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广东省扩大马铃薯基地建设”。

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水稻等粮食作物增产空间小、难度大,保障粮食安全需另辟蹊径。马铃薯作为国家第四大主粮,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为此,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部门于2018年秋提出将“北薯南种”模式升级为“稻-稻-薯”高效产粮模式,由黑龙江省望奎县龙薯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下简称“龙薯联社”)、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下简称“粤良种业”)、遂溪县一亩田万禾农业科技公司(下简称“一亩田”)共建示范基地,广东省财政给予400万元启动资金。

项目团队中,李亚文带领的龙薯联社继续发挥种植马铃薯的专业优势;粤良种业作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骨干企业,在种苗培育、高效栽培、应用推广、市场销售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一亩田则为该项目插上“互联网 ”翅膀,提供农产品大数据传输与网络经营等服务。湛江冬季闲置稻田和冬季闲置旱地超100万亩,在冬种辣椒、茄子、冬瓜等外运蔬菜产业日益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做大冬种马铃薯产业迫在眉睫。

粤良种业总经理刘康平介绍,“优质稻-优质稻-马铃薯”三造(茬)水旱轮作,可改善农田土质和生态,减少土壤病,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惠州、江门等冬种马铃薯主要产地已证明这是一种成熟的高效种植模式。湛江冬种马铃薯有十多年历史,但种植面积徘徊在2万-3万亩,主要分布于遂溪县,以旱坡地种植为主,冬闲田种植较少。“湛江冬种马铃薯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前景十分广阔。”刘康平指出,湛江冬季光温条件及红壤土适宜种植薯类;冬种马铃薯收获上市时间比其他产区提前约10天,有价格优势;湛江港作为全国20个沿海主要枢纽港之一,区位优势很明显。

对于李亚文和龙薯联社成员而言,稻田冬种马铃薯是个新鲜活。为了学习先进经验,他们在粤良种业副总经理、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原院长郭荣发的指引陪同下,赴惠东、恩平等地先后调研4次,并进行试种研究,提炼出一套标准化栽培技术。2019年6月,位于遂溪县城月镇石塘村的“稻-稻-薯”示范基地正式落成,总面积约800亩。粤良种业在基地种植晚稻760亩,全部选用早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郭荣发指出,按每造(茬)作物生长期110天计算,一年三造(茬)约330天,时间非常紧凑。“种水稻的方法,一是育秧移栽,可以抢10天时间;二是用早熟种,一造(茬)生长期90多天。”当年10月,基地迎来了首轮收获。晚稻平均每亩生产优质稻谷420公斤,平均每亩产值超1400元,每亩利润超500元。

水稻田刚收获不久,又拉开了马铃薯播种的序幕。2019年11月,龙薯联社与粤良种业联合种植马铃薯710亩。李亚文表示,在整地这项技术活上,龙薯联社发挥了专业优势,来自黑土地的打地机、起垄机在水稻田里作业自如,水肥管理上则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今年2月,冬种马铃薯喜迎丰收。基地平均亩产超2300公斤,平均每亩产值7360元,每亩利润超3000元。“第一年在摸索阶段,效果已经很不错,虽然产量与惠东、恩平相比还有差距,但在遂溪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稻田冬种马铃薯,李亚文信心满满。

第一年的“稻-稻-薯”项目实践探索打开了良好局面。郭荣发告诉记者,“稻-稻-薯”模式预计一年亩产值达1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3月底,示范基地完成了水稻春播春种工作,目前禾苗长势喜人。“由于冬种马铃薯施用大量有机肥,这一造(茬)的水稻施肥量减了大半。”郭荣发告诉记者,稻薯轮作有利于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田土质,提高生态效益。

示范基地内,田头随处可见高清摄像头、环境监测节点、虫情测报灯等数据采集设备。“现正打造5G农业示范基地。”一亩田“稻稻薯数字农业平台”项目负责人徐卓介绍,这些设备采集到的前端数据,不久后将通过5G设备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管理,达到对“稻-稻-薯”种植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等,管理人员可远程对农田进行日常管理。

“今年受疫情影响,工厂复工较迟,对加工薯有一定影响,但鲜食薯销售很顺利。”李亚文兴奋地说,“广东走在前头的‘直播带货’,让我也当了一回主播!”今年2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搭建“保供·稳价·安心”平台,李亚文在该平台直播,短短一小时,共有5661名采购商进入直播间,产销对接场面十分火热。“通过在平台直播和发布销售信息,‘稻-稻-薯’项目吸引了大量采购商。”李亚文表示,不到半个月时间,基地生产的马铃薯销售一空,供不应求。“黑粤合作‘稻-稻-薯’高效生产示范项目落地湛江,解决了黑龙江‘冬闲’劳动力问题,也盘活了湛江的‘冬闲’土地资源,实现南北合作共赢。”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孟明表示,项目还促进了湛江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机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动力。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