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湛江 > 百姓生活 > 正文

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发布日期:2016/10/11 7:00:43 浏览:1089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是广东的人口大市、海洋大市、港口大市、生态大市、科教大市、驻军大市。2015-03-2017:55:45.0湛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4314798湛江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中国三大半岛之一的雷州半岛,是广东的人口大市、海洋大市、港口大市、生态大市、科教大市、驻军大市。全市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5万人,辖5县(市)4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正在建设东海岛工业新城、海东新区和奋勇经济区、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做大做优经济“蛋糕”为头等大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生态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力推动五年崛起,加快建设幸福湛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3年,我市生产总值2060亿元、增长12,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从第九位上升到第八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5.9亿元、增长18.2,增加值659.2亿元、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795.6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0.7亿元,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9亿元、增长15,来源于湛江财政总收入573.4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我市砥砺奋进、喜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新旧矛盾交织的形势,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促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有快、快中有好”,湛江“五年崛起”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58.7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6.6亿元、增长14.8,增加值734.9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1020.8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2.1亿元,增长13.3;外贸进出口总额63.2亿美元,增长1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4亿元,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564.2亿元。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坚持以“后发崛起”为目标,着力加快产业振兴。全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近两年来,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3.2亿元,新开工项目51个,建成29项目个。目前,湛江钢铁、石化、造纸三大龙头产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面提速。湛江钢铁基地累计完成投资203.7亿元,高炉、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等九大主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自备电厂1号机组正式并网调试,钢前系统今年9月建成投产。中科炼化项目具备全面开工条件。按照计划,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两大项目将在2015-2016年建成投产,届时在中国第五大岛——湛江东海岛将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15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的产业规模,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重化产业基地。晨鸣纸业、冠豪高新、京信电力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都取得良好进展。其中,晨鸣一期达产达效,二期建成投产,全厂完成产值95亿元;中国纸业200万吨高档涂布纸项目动工;冠豪高新特种纸一期、结晶果糖等项目建成投产。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讲规划、讲思路、讲办法和评园区、评环境、评效果“三讲三评”工作,提升产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水平。去年全市“三讲三评”签约项目70个,计划投资178.8亿元;产业园区获得省产业政策性扶持资金6.95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4亿元。湛江、廉江两个产业转移园区获得全省目标考核优秀等次,其中湛江产业转移园完成投资133.5亿元,工业投资任务完成率296.7,排名全省第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培育发展港口物流、现代金融和滨海旅游业为重点,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14.8亿元,增长11.2。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达到2.02亿吨、增长12.4。湛江机场客流量101.2万人次、增长43.6,跻身全国百万级机场行列。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30.3亿元,存贷比56.5。完成旅游投资22.3亿元,接待过夜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1.8亿元、增长29.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去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4家,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3万亩,廉江市、徐闻县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政策性水稻、甘蔗保险参保率达到88.9和91。有序流转土地120万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廉江试点。启动渔船“小改大、木改钢”,动工建造30艘200吨以上大型钢质渔船。修复海堤等水毁工程38宗,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96宗,新建恢复小型水源工程1026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9万亩。

——坚持以“基础先行”为支撑,着力构筑现代交通体系。全力构建市区成环、湾区成环、半岛成环、市外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村通快速、港口通全球的“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编制城市综合交通等规划,深湛高铁茂湛段建成通车,湛江机场、火车西站改造完成,海湾大桥西连接线二期建成,湛江港宝满港区8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和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运行。湛江港霞山港区30万吨级散货码头完成重载调试。东海岛铁路和云湛高速湛江先行段开工,合湛高铁用地预审获批。湛江国际机场迁建选址获国家民航总局批准。水上巴士一期3条航线开通在即。汕湛高速湛江段、雷州半岛环岛高速公路、东海岛至雷州高速公路、环城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电网改造投资30亿元。

——坚持以“扩容提质”为抓手,着力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全面掀起海东新区开发。去年海东新区委会挂牌成立,新区完成征地1809亩,回收滩涂4905亩;动工27个项目、14个项目建成,完成投资43.7亿元;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主场馆湛江奥体中心基本建成;海东快线加快建设,完成投资计划61,今年6月建成通车;成功争取9.3亿元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全力加快中心城区提质。外贸码头实现功能腾退,海滨大道完成改扩建,奋勇大道、湖光快线、新湖大道、海帆路建成通车。西澜湾渔人码头基础工程竣工,完成投资9.8亿元。金沙湾、渔港公园两个海滨浴场建成开放。城区公交实现WIFI全覆盖。源珠路、振兴路等9条市政道路动工;广州湾大道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6300万元。城市原点广场、中央商务区、海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全面推进市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去年市区24个“三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同步实施棚户区改造;建成50公里市区绿道网和一批小绿地、小游园;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完成15条主干道“白改黑”,整治6个“水浸街”黑点,升级改造市区173条街道、15个路口,市区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以“激发活力”为引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全力构建政务、诚信、治安和交通四大投资环境,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体制改革,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78项。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改革投资管理,落实结构性减税,去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3万户,其中私营企业4456户、个体工商户2.7万户;民间投资606.3亿元,增长25.1;民营经济增加值1439.5亿元,增长13。探索创造医改“湛江模式”,在全省率先实施县镇医院一体化改革;医保“湛江模式”不断完善,实现医保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验在全国推广,获得国务院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湛江港宝满、东海岛港区扩大开放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雷州对台小额贸易点获批,徐闻海安新港口岸开放通过验收。成功举办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中国—东盟企业合作交流年会和华商交流会。与澳大利亚杰尔顿、美国大西洋城和休斯顿缔结友好城市,国际友好城市达到6个。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设立驻德国、斯里兰卡和柬埔寨经贸代表处,去年在“新丝路”国家新增投资5.5亿美元、增长18.6倍,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14。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制定《推进湛江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工作方案》,环北部湾“三关四港”七方协同发展顺利推进,积极参与北部湾和粤西城市群交流合作;与青岛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打造“南方海谷”,“南方海谷”列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建设平台。建成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去年入孵科技企业31家、入驻创业团队45个;引进创新团队3个,新增高技能人才2455人;专利申请量增长40.7,增幅全省第一,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坚持以“坚守底线”为保障,着力推进绿色和谐发展。坚守生态保护底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区城镇村五年行动,投入3亿元开展湛江港湾清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城市环境持续优化,PM2.5年平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省第一,红嘴鸥翱翔湛江湾。完成南三岛千亩防护林等生态修复工程,近两年完成造林40.7万亩,成为广东省林业生态城市。开展清地、治水、治堵、治乱和治违“一清四治”,去年完成赤坎水库和南柳河等市区8条河渠截污整治,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签署九洲江流域跨界水环境保护及水污染联防联治协议,整治后的鹤地水库水质达到近五年来最好水平;淘汰“黄标车”2.5万辆,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72台,超额完成淘汰任务;倡导绿色出行,建成市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272个、投放自行车5000辆。坚守社会稳定底线。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和调处工作,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一清两禁”专项行动,平安湛江建设全面推进,创新社会治理经验被中央综治委推广。集中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开展“6 3”专项行动,有效遏制涉枪、涉赌、涉毒、涉黑、暴力阻工以及“两抢一盗”犯罪。依法引入信达公司重整嘉粤集团。连续六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试点,成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

——坚持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去年市财政社会民生投入203亿元,增支25.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70.6。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1.8元,增长10.9。城镇新增就业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人。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户籍人口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8,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定点医院增至8家。开工建设保障房3154套、竣工2331套。打响告别茅草房大会战,动工改造茅草房10026户,竣工5466户。完成200条自然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扶贫开发“双到”投入资金13.6亿元,建成项目4691个。成功防御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正面袭击,创造了人员“零死亡”的奇迹,1909户风灾“全倒户”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取得防御台风、灾后重建的重大胜利。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50条。创建3个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5个教育强县(市、区)、32个强镇(街)和340个特色文化校园。启动“诊疗一卡通”试点,完成中心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在全省率先推行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阳光厨房”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防控H7N9禽流感和登革热等重大疫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